•   亲爱的股友,愿你的股票市场之路如同长虹般绚烂,一路飙升,财源滚滚。在风云变幻中保持冷静和理性,把握机遇,实现财富增长的梦想。
  •   亲爱的股票朋友,愿你在新的一年里,股票如潮水般上涨,收益如春笋般茂盛。在市场的海洋中乘风破浪,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会。祝你投资顺利,财源滚滚!

配资安全平台:股市场外配资-中信证券:看好MRO头部企业利润迎来进一步释放

摘要:  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,在中国MRO工业品采购数字化率持续提升的大背景下,行业规模仍有大幅提升空间,海外成熟市场代表性厂商在度过成长期后,年营收增速亦能多年维持1...
代码 名称 当前价 涨跌幅 最高价 最低价 成交量(万)

 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,在中国MRO工业品采购数字化率持续提升的大背景下 ,行业规模仍有大幅提升空间,海外成熟市场代表性厂商在度过成长期后,年营收增速亦能多年维持10%-20%区间;同时行业竞争格局相对分散 ,中国MRO行业有望长期共存至少两家百亿级别年营收公司。在全球多模态大模型持续进化背景下,我们认为中国市场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进程将同步进行,驱动代表性公司进一步降本增效 ,实现长足利润释放 。

  全文如下

  计算机|科技视角下的MRO行业:数字化引领成长 ,角逐智能化未来

  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奠定中国MRO行业长期需求,工业品采购数字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,随着AI驱动行业开启智能化转型进程 ,看好MRO头部企业在实现收入稳中有进增长的同时,利润迎来进一步释放。

  ▍MRO平台:以数字化能力优化工业品采购全流程。

  MRO(维护、维修及运营相关的工业非生产性物料)在线平台旨在通过数字化实现一站式采购,解决行业存在的高沟通成本 、高采购成本、价格不透明等问题 。其作为工业品电商相比线下渠道优势显著:

  1)更大的SKU规模:据震坤行招股书数据 ,震坤行现有超过1700万SKU,头部平台均能为用户提供远超线下店铺的商品类型。

  2)数字化商品体系:头部MRO平台均提供产品命名标准化语言体系,便于匹配采购方需求。

  3)数字化商品运营:以震坤行为例 ,其运营团队对某品牌客户型号进行整合简化后,将其需求的SKU从902个简化到147个,为客户节省了5%-15%的采购成本 。

  4)数字化履约执行:MRO平台通过统一采买、就近仓出货提升交付效率 ,保证交期的一致性 。基于数字化能力,据麦肯锡数据,整合采购并减少交易中介可以将MRO供应链中的成本削减2%-10%;据灼识咨询调查 ,通过采用综合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 ,产生的总成本可降低约20%-30%。

  ▍制造业决定需求基本盘,数字化驱动市场规模扩大。

  回顾海外成熟市场行业发展历程,全球MRO龙头固安捷营收增速与美国制造业产值增加保持同步 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,2024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大关,占GDP比重达到30.1%,偏重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奠定了本土工业企业对MRO产品的长期需求。据灼识咨询数据 ,2024年数字化MRO采购市场规模约4000亿元,预计到2029年将突破6000亿元,对应CAGR 10.6%;而在数字化渗透率方面 ,2024年数字化MRO采购服务渗透率约为6.2%,与美国同期已逾15%的数字化渗透率相比仍较低。同时参考海外市场竞争格局,固安捷作为全球龙头在美国市场市占率7%左右 ,仍需与大量中小厂商分享长尾市场;据灼识咨询数据,截至2024年国内MRO CR5头部平台总市占率仅1.5%,故从长期视角看 ,我们认为头部厂商市占率仍有提升空间 ,但国内市场并不会形成一家独大格局 。

  ▍AI助力MRO提效,中国市场数字化 、智能化并进。

  中国MRO采销行业现处于数字化转型尚未完成,同时AI大模型驱动的智能化浪潮渐起阶段。MRO行业垂类模型需要深度理解工业品体系和参数语言 ,代表公司覆盖1700万SKU的10亿级工业用品参数、百万级企业供应链数据、基于产线专家经验的行业知识图谱,为语音交互 、信息补全 、物料整理、多模态识别等MRO场景AI工具开发奠定基础 。代表公司已开发包括AI推品大脑、比价助手 、商品力大脑等十余款Agent应用,涵盖检索询价、需求规划、产品选型 、订单下达、履约交付、售后维保在内的MRO工业品电商全流程。我们看好未来AI驱动行业内主要公司降本增效 ,实现利润进一步释放。

  ▍风险因素:

  制造业增速低于预期 、MRO 数字化采销渗透率不及预期、行业竞争加剧、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、AI 赋能行业效果不及预期、政府采购支出缩减 。

  ▍投资策略。

  我们认为在中国MRO工业品采购数字化率持续提升的大背景下,行业规模仍有大幅提升空间,海外成熟市场代表性厂商在度过成长期后 ,年营收增速亦能多年维持10%-20%区间;同时行业竞争格局相对分散,中国MRO行业有望长期共存至少两家百亿级别年营收公司。在全球多模态大模型持续进化背景下,我们认为中国市场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进程将同步进行 ,驱动代表性公司进一步降本增效,实现长足利润释放 。

(文章来源:每日经济新闻)

你可能想看:
分享到:

发表评论

评论列表

还没有评论,快来说点什么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