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  亲爱的股友,愿你的股票市场之路如同长虹般绚烂,一路飙升,财源滚滚。在风云变幻中保持冷静和理性,把握机遇,实现财富增长的梦想。
  •   亲爱的股票朋友,愿你在新的一年里,股票如潮水般上涨,收益如春笋般茂盛。在市场的海洋中乘风破浪,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会。祝你投资顺利,财源滚滚!

配资股网站:炒股杠杆实盘-董承非等投资大佬热议:A股慢牛还是过热? 宁泉:即便有“登味”也要保持谨慎

摘要:   A股慢牛行情确立,随着最近市场调整,亦有观点担心指数上涨过快,市场已经过热了吗?  9月22日,在兴证全球基金、兴银理财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联合主办...
代码 名称 当前价 涨跌幅 最高价 最低价 成交量(万)

  A股慢牛行情确立,随着最近市场调整 ,亦有观点担心指数上涨过快,市场已经过热了吗?

  9月22日,在兴证全球基金、兴银理财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“投资·向善 ”大讲堂上 ,百亿私募睿郡资产合伙人董承非 、万亿公募广发基金副总经理王海涛、千亿规模兴银理财创新业务部总经理叶予璋、百亿私募宁泉资产投资经理曾铭伟以及复旦大学金融学教授罗妍,围绕当前A股市场是否进入慢牛阶段 、多资产配置的战略意义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度探讨 。

  A股是慢牛还是过热?

  今年以来,A股与港股市场表现抢眼 ,尤其以算力为代表的科技板块领涨 ,部分个股在短短两三个月内涨幅数倍,市场情绪明显升温。面对这一轮上涨行情,投资者普遍关心:这是新一轮“慢牛”的开启 ,还是局部过热的前兆?

  对此,睿郡资产合伙人董承非从股债性价比的角度给出了判断。他认为,本轮市场上涨的核心驱动力在于:经过过去三年的持续调整 ,权益资产的风险收益比显著提升 。与此同时,债券市场经历长期牛市后,无风险收益率已降至2%以下 ,迫使投资者不得不将目光转向风险资产以寻求更高回报。

  “本质上,这一轮行情的启动,是因为权益资产在各类风险资产中展现出最高的性价比。”董承非同时也指出 ,市场并非全面过热,而是存在局部泡沫 。特别是以算力为代表的科技板块,短期涨幅巨大 ,部分个股估值快速攀升 。

  “我们也能接受这种情况 ,就像喝啤酒,没有泡沫就少了味道。 ”董承非给出这样形象的比喻,一轮较大的行情往往伴随阶段性泡沫。

  至于市场风格 ,董承非表达了对“慢牛”的深切期待:“作为资产管理人,我当然希望是慢牛,快牛对投资者和管理人都构成巨大挑战 。”但他也保持审慎 ,中国人都很勤奋,历史上每次我们都希望慢牛,但结果往往是快牛。希望这一次会不一样 ,牛市能够慢一点,时间长一点。

  广发基金副总经理王海涛则从价值与成长的辩证关系切入,回应市场热点 。他指出 ,当前市场确实存在明显的风格分化,成长板块尤其是与海外需求挂钩的科技企业表现强劲。有成长型基金经理向他解释,投资逻辑在于“企业赚的是国外的钱 ” ,避免了国内激烈的内卷竞争 ,因此具备更强的盈利可持续性。

  对此,王海涛认为“不能说没有道理 ”,但他同时强调 ,价值风格并未过时,历史经验表明其终将回归 。“价值因子包括低PE、低PB、高股息率 、良好的自由现金流和稳健的盈利增长。虽然阶段性跑输,但不应因此否定其长期有效性。从历史来看一定回归 。现阶段成长风格会强一点 ,希望慢一点,价值迟早会回归。”

  他进一步指出,价值与成长并非对立 ,许多优质公司兼具两者特征,例如中证800价值指数与800成长存在重叠成分股,这类公司既具备估值优势 ,又拥有成长潜力,堪称“学霸型标的”。

  王海涛同样表达了对“慢牛 ”的期待,并提醒市场当前存在“极致分化”现象:例如通信行业中 ,仅光模块相关个股大幅上涨 ,其余细分领域则表现平平 。

  宁泉资产投资经理曾铭伟则表示,宁泉的投资风格一贯稳健 。他调侃,在市场上涨的时候谈风险 ,按照当下流行术语来讲可能有些“老登”味,但是在国内“动物精神 ”发达的投资氛围中,各个领域都不缺乏风格激进的选手。

  曾铭伟表示 ,相对于收益的大开大合,宁泉还是坚持自己的风格,希望帮客户相对稳健获取权益市场的回报。这个过程中我们坚持从自己的风格出发 ,从底层资产基本面,估值等角度出发,做好投资组合风险性价比的调整 。

  “我们始终提醒客户 ,尽管市场可能呈现震荡上行的趋势,但内外部风险并未消失,仍需警惕负面事件的冲击。”曾铭伟指出 ,一旦市场上涨斜率过于陡峭 ,回调风险将显著上升。在这个过程中,宁泉希望把自己的投资组合顾好,留有余地 ,保持谨慎,同时,即便有“登味”的话 ,登出自己的色彩,还是坚持自己 。

  如何看待多资产配置的重要性?

  在A股市场波动加剧 、风格轮动频繁的背景下,多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。复旦大学教授罗妍抛出“多资产走向何方 ”的议题 ,来自公募、私募、银行理财的投资大佬给出自己的答案。

  董承非作为长期深耕权益市场的老将,对绝对收益有深刻的理解 。他坦言,中国股市能赚钱 ,但高波动吓走了很多投资者。因此,无论是在公募时期还是转战私募后,他都将降低组合波动率作为核心目标。

  在公募阶段 ,他主要通过股票仓位的择时调整和行业结构优化(如配置低波资产)来管理风险 。如何做好私募的绝对收益?董承非谈到 ,“做私募行业以后,做了很多另类资产的尝试,当然原来资产配置 、行业配置还继续做。这几年尝试比较多的 ,通过衍生品,无论是雪球、气囊、配对还是其他各方面,做一些能够有助于降低组合波动的操作。”

  对于另类资产 ,董承非持实用主义态度:“我们更多通过ETF参与,但它并非主战场,而是临时 、短暂的策略表达 。”他强调 ,通过ETF的方式来表达对这类资产的观点 。而不是长期在这类资产上做,它更多是我做整个资产管理工作的补充,扮演配角的角色 ,这是目前对于多资产工作的想法,

  王海涛拥有丰富的海外从业经验,他对多资产配置的理解深受桥水“全天候策略 ”影响。他介绍 ,该策略通过将经济环境划分为四个象限 ,采用风险平价方法,在控制波动的同时获取稳定收益。

  近年来,王海涛正推动将这一策略本土化 ,通过ETF方式在境内产品中实施,并计划拓展至海外市场 。他表示,推动宏观策略部将该策略正式上线 ,该策略已研发数年,为境内产品,通过ETF方式实施。广发基金还有较多QDII额度 ,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将策略拓展至海外,初期以模仿为主,力求超越。

  “多资产在中国有很大需求 ,因为资本市场波动更大,该策略的收益率甚至可能高于境外 。”王海涛指出,尽管风险平价模型本身具备一定抗周期能力 ,但宏观判断和择时依然重要。“即使采用被动策略 ,若能把握入场时机,收益差异也会非常显著。”他强调,无论主动投资还是资产配置 ,对宏观经济的深刻理解都是不可或缺的 。

  兴银理财创新业务部总经理叶予璋将战略资产配置定义为“科学+艺术 ”的过程,核心是风险预算,根据资金属性、风险偏好和投资约束 ,设定合理的风险指标和配置框架。

  他指出,在低利率时代,单一资产难以满足收益要求 ,多元化配置成为必然选择。理财产品的客户持有期较短、对波动容忍度低,因此战略配置的目标不仅是控制波动和回撤,更要追求“收益分布均匀 、创新高能力强、回撤时间短 ” 。

  在此基础上 ,他提出了三种主流配置思路:第一是基于阿尔法的逻辑:如私募多策略、量化多策略,通过组合不同策略追求超额收益;

  第二是全球资产配置:侧重跨市场 、跨类别的大类资产轮动;

  第三是中性策略:包括量化中性、CTA、套利等,提供与传统资产低相关的收益来源。

  叶予璋特别强调 ,大类资产轮动的效果通常优于单一权益择时。同时 ,极端风险管控至关重要,如2015年股灾 、2016年债灾等极端事件,唯有通过系统性风控才能有效规避 。

  叶予璋进一步提出 ,当前中国二级市场中,股票 、债券、商品(尤其是黄金)、中性策略 、不锁汇的跨境投资是少有的两两相关性低于0.2的资产类别 。将这五类资产组合,从数学逻辑上可实现最高的夏普比。

  他特别推荐偏债混合策略作为长期投资的基础配置 ,尤其适合高校基金会等追求绝对收益的机构。该策略通常配置约30%的风险资产(其中股票多头占15%-20%),预期年化收益6%-7%,年度胜率高 ,回撤可控 。

  对于股票配置,他倡导“哑铃型”或“三角型”:一端是国企红利低波,一端是全市场量化选股或指增 ,另一端是深度价值或逆向策略。这种分散化布局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组合的风险调整后收益。

  此外,宁泉资产曾铭伟以可转债为例,展示了如何通过多元化工具实现“下行有保护、上行有空间 ”的投资目标 。

  他以2024年7-9月的市场为例 ,当时可转债市场系统性下跌 ,许多个券价格跌至面值的60%-70%,从纯债角度看,持有到期即可获得大个位数至小双位数的年化回报。更关键的是 ,可转债还内嵌“转股下修”和“股价弹性”两大期权,提供了潜在的上行收益。

  王海进一步表示,尽管现在复盘 ,可能在当时的时间节点买股票更好,但是可转债更符合组合目标,也就是他此前所讲 ,中国的股票市场是能赚钱的,但是它的高波动率吓走了很多投资者 。

  延伸阅读

(文章来源:财联社)

你可能想看:
分享到:

发表评论

评论列表

还没有评论,快来说点什么吧~